第八十五回 盛兰英仙圈打将 美薛孝帅府成亲(2 / 2)
薛刚一听,顿时火冒三丈:“逆子!她打死薛飞,你不报仇,反倒要与敌人议亲,留你这逆子何用?来人,将薛孝斩了!”左右军士立刻将薛孝捆绑起来,准备推出辕门斩首。薛孝吓得魂飞魄散,众将见薛刚怒气冲天,都不敢上前劝阻。
关键时刻,程咬金大声喊道:“刀下留人!”他走到薛刚面前,说道:“元帅莫要动怒,老夫有句话要说。潼关的盛元杰为人忠厚,况且他女儿不仅美貌,还有宝圈守护潼关,若不解决此事,我们何时才能进军长安,报父兄之仇?再说,盛家也是名门旧族,与薛家正好匹配。依老夫之见,待进了潼关,长安指日可破,父母之仇也能得报。你弟弟就薛孝这么一个儿子,若斩了他,岂不是断了手足?不如让我唤来孩儿程千忠做媒,促成这桩婚事,大家一同讨伐伪周,这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。”薛刚听后,觉得有理,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,说道:“确实是我考虑不周。”随即吩咐松绑,让薛孝拜谢程咬金。
另一边,盛兰英见薛孝回军,收回圈子,也回到关中,去见父亲。盛虎、盛彪在关外掠阵,看到妹妹打死薛飞、打跑薛葵,心中正高兴,却又见妹妹在阵上与薛孝当面议亲,顿时怒火中烧。等盛兰英一进关来到堂上,二人便拔出宝剑,要斩杀妹妹。盛兰英也拔剑相挡,盛元杰见状,大声喝止。盛虎气愤地说道:“这贱人不知羞耻,竟然在阵上私自议亲!”并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。盛元杰叹了口气,说道:“你们有所不知,我本就是大唐臣子,如今武后篡唐改周,武三思丧师辱国,又连失三关。小主在房州,不久便会登基为帝,我岂能助纣为虐?况且薛氏弟兄世代忠良,却被武后满门抄斩,他们的子孙自然要报仇。你妹妹的师父金刀圣母曾对我说过,她与薛孝有姻缘之分,这都是命中注定,你们不必如此。”盛虎听了,默默不语。盛龙却说道:“即便有姻缘,也该明媒正娶,在阵上议亲,成何体统?还需再仔细斟酌。”
正说着,有军士进来禀报:“启禀总爷,关外有鲁国公子孙程千忠将军求见。”盛元杰问道:“他带了多少人来?”军士回答:“他一人一骑,只带了四名家丁。”盛元杰便说:“既然如此,老大,你去将他请进来。”盛龙领命,将程千忠接入堂上,宾主相见。
程千忠年逾七旬,头发斑白,与盛元杰年纪相仿。盛元杰问道:“将军来到寒舍,不知有何见教?”程千忠便说明来意,是为薛孝提亲:“我愿为薛孝做媒,向令爱求婚。”盛元杰欣然应允,当下便将女儿的庚贴交给了程千忠。程千忠接过庚贴回去复命。
次日,薛刚亲自护送薛孝,率领众将进入潼关。这天恰逢黄道吉日,盛府张灯结彩,锣鼓喧天,薛孝与盛兰英在众人的见证下成亲。
此后,潼关上高高竖起大唐忠孝王的旗号。大军在潼关休整半月后,再度起兵,浩浩荡荡地杀向临潼关。离临潼关十里处,大军安营扎寨,准备明日开战。
且说临潼关距离长安仅有二百余里,一旦临潼关失守,长安便岌岌可危。临潼关守将陈元泰得知薛刚打破潼关,已兵临城下,顿时吓得魂飞魄散,惊慌失措。他心想:临潼关不过是个小关隘,如何抵挡得住薛刚的大军?况且自己这边兵微将寡,不如赶紧上表进京求救。他一面下令在关上多备灰瓶、石子,紧闭关门,坚守不出,等待朝廷救兵;一面派差官星夜赶往京城。
差官到京后,见到武三思,急忙禀报道:“薛刚打破潼关,情况万分危急,还请千岁奏明圣上,速速派救兵保守临潼关,击退薛兵!”武三思听后大惊失色,不敢耽搁,立刻抱着奏章上殿,向武后奏明此事。武后看了奏章,脸色骤变,忙问差官:“薛刚这叛贼如何能打到临潼?”差官奏道:“薛刚先在临阳起兵,率领三十万大军,势不可挡,接连打破三关。潼关总兵盛元杰献关投降,还与薛军联姻。如今薛军已到临潼城外,请陛下定夺!”武后当即下旨:“若有人能退薛兵,官封万户侯!”然而,两班文武大臣却面面相觑,无人应答。武后连问数次,始终无人敢站出来领命,她不禁大怒。这时,武三思出班奏道:“陛下,大厦将倾,非一人能扶。如今国库空虚,都城虽有十万兵马,但缺乏良将。臣恳请陛下张挂榜文,承诺重爵加封,如此一来,或许有人愿意拼死退敌,解此危局。”武后觉得有理,随即一面命人张挂圣谕,一面整顿兵马,准备前去救援临潼关。后续局势将如何发展?且听下回分解。
↑返回顶部↑